劉作時律師 02-22420179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sec210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契約解釋

  [複製鏈接]

5658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42107
41#
 樓主| 發表於 2024-12-16 20:16:3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4-12-16 20:23 編輯

112/681
次按解釋契約,應於文義上及論理上詳為推求,以探求當事人立約時之真意,並通觀契約全文,斟酌訂立契約當時及過去之事實、交易上之習慣等其他一切證據資料,本於經驗法則及誠信原則,從契約之主要目的及經濟價值作全盤之觀察,以為其判斷之基礎。查被上訴人與參加人簽訂系爭合建契約,由被上訴人提供己有土地予參加人建築房屋,雙方約定按房地價值比例分配房地,被上訴人將部分土地依系爭補充協議第9條約定,移轉登記於參加人名下,建造完成之房屋則部分移轉於被上訴人,其性質為互易契約,既為原審所認定,則依民法第398條準用同法第348條第1項、第367條規定,被上訴人依系爭合建契約、補充協議之約定,即負有受領依約所分配房屋之義務。又依系爭信託契約第2條〔信託目的及信託事務內容〕約定:「甲(指被上訴人)、乙(指參加人)方為達成本專案工程(指即系爭合建案)順利興建並完工交屋之目的,委託丙方(指上訴人)辦理下列事項....㈢辦理不動產物權相關之登記移轉事宜...」;第15條〔信託關係消滅時信託財產之分配及交付〕第1項第1款約定:「信託結束,未銷售房地依原委託信託財產內容返還甲、乙方,甲、乙方並應備妥相關文件送交丙方,『依甲、乙雙方所訂合建契約約定』併同辦理所有權登記...」(見一審卷一第31、35頁),似見上訴人於信託關係消滅時,受託辦理之事務為被上訴人及參加人依系爭合建契約、補充協議所約定之互為移轉土地及房屋產權登記事宜。倘被上訴人依系爭合建契約、補充協議之約定,負有受領依約所分配建物之義務,能否謂上訴人依系爭信託契約之上開約定,不得請求被上訴人受領?自滋疑問。況被上訴人對於上訴人依系爭信託契約第15條第1項第1款約定,請求其受領附表編號1至21所示建物部分,並未爭執,僅係抗辯上訴人應同時交付系爭信託契約第15條第1項第2款、第17條約定之剩餘款項、收支計算表、結算書及報告書等語(見原審卷三第393至395頁;卷四第238、239頁)。原審見未及此,徒以上訴人並非系爭合建契約、補充協議之當事人或利益第三人,不得主張被上訴人對其負有受領義務,進而為不利於上訴人之認定,自嫌速斷,並有認作主張之違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58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42107
42#
 樓主| 發表於 2024-12-23 20:37:10 | 只看該作者
113/1852

按解釋契約、認定事實固屬事實審法院之職權,惟其解釋、認定如違背法令或有悖於論理法則或經驗法則,自非不得以其解釋、認定為不當,援為上訴第三審之理由。而解釋契約,應於文義上及論理上詳為推求,以探求當事人立約時之真意,並通觀契約全文,斟酌訂立契約當時及過去之事實、交易上之習慣等其他一切證據資料,本於經驗法則及誠信原則,從契約之主要目的及經濟價值作全盤之觀察,以為其判斷之基礎,不能任意推解致失其真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58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42107
43#
 樓主| 發表於 2024-12-23 20:40:43 | 只看該作者
查系爭契約第3條第3項約定109年4月27日完成樣機交機動作,同條第4項約定109年7月27日完成19台量產目標;其第5條第3項前段雖約定「4/27完成交付樣機2台,乙方(即被上訴人)告知驗收完成後,分三次完成交付剩於(應為餘之誤)機台」,惟同條項後段仍明確約定「5/30交付6台,6/30交付6台,7/27交付6台」,並未更動原定量產完成日期;嗣兩造成立系爭第2份報價單時,合意將完成樣機之交機動作期限展延至109年10月15日,系爭契約第3條第4項「完成19台量產目標」之期限亦展延至110年1月15日,為原審確定之事實。似見兩造對於樣機交機至其餘機台全部交付完成所約定之期限為3個月。則得否因系爭契約第5條第3項載有樣機「驗收完成」字樣,即認被上訴人可因樣機無法驗收通過而不負有在3個月內量產其餘機台義務?又系爭契約第10條第1項約定被上訴人遲延交機時間超過1個月以上時,上訴人有權終止合約。而被上訴人交付之樣機迭經兩造進行驗收檢測,於110年1月9日仍未通過,迄今未完成量產目標,亦為原審所認定。則被上訴人是否遲延交付量產機台逾1個月,攸關上訴人可否依系爭契約第10條第1項約定終止契約,原審未遑詳加調查研求,遽以樣機未通過驗收,被上訴人即無量產交付義務,自無給付遲延,上訴人不得終止契約而為其不利之認定,未免速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58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42107
44#
 樓主| 發表於 2025-1-31 21:11: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5-1-31 21:16 編輯

113/1852
按解釋契約、認定事實固屬事實審法院之職權,惟其解釋、認定如違背法令或有悖於論理法則或經驗法則,自非不得以其解釋、認定為不當,援為上訴第三審之理由。而解釋契約,應於文義上及論理上詳為推求,以探求當事人立約時之真意,並通觀契約全文,斟酌訂立契約當時及過去之事實、交易上之習慣等其他一切證據資料,本於經驗法則及誠信原則,從契約之主要目的及經濟價值作全盤之觀察,以為其判斷之基礎,不能任意推解致失其真意。查系爭契約第3條第3項約定109年4月27日完成樣機交機動作,同條第4項約定109年7月27日完成19台量產目標;其第5條第3項前段雖約定「4/27完成交付樣機2台,乙方(即被上訴人)告知驗收完成後,分三次完成交付剩於(應為餘之誤)機台」,惟同條項後段仍明確約定「5/30交付6台,6/30交付6台,7/27交付6台」,並未更動原定量產完成日期;嗣兩造成立系爭第2份報價單時,合意將完成樣機之交機動作期限展延至109年10月15日,系爭契約第3條第4項「完成19台量產目標」之期限亦展延至110年1月15日,為原審確定之事實。似見兩造對於樣機交機至其餘機台全部交付完成所約定之期限為3個月。則得否因系爭契約第5條第3項載有樣機「驗收完成」字樣,即認被上訴人可因樣機無法驗收通過而不負有在3個月內量產其餘機台義務?又系爭契約第10條第1項約定被上訴人遲延交機時間超過1個月以上時,上訴人有權終止合約。而被上訴人交付之樣機迭經兩造進行驗收檢測,於110年1月9日仍未通過,迄今未完成量產目標,亦為原審所認定。則被上訴人是否遲延交付量產機台逾1個月,攸關上訴人可否依系爭契約第10條第1項約定終止契約,原審未遑詳加調查研求,遽以樣機未通過驗收,被上訴人即無量產交付義務,自無給付遲延,上訴人不得終止契約而為其不利之認定,未免速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58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42107
45#
 樓主| 發表於 2025-3-4 14:15: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5-3-4 14:25 編輯

臺灣高等法院 113 年度重上字第 148 號民事判決

其次,被上訴人之父林堉璘為宏泰企業機構(下稱宏泰集團)之創辦人,上訴人為宏泰集團轄下公司之一,林堉璘生前擔任宏泰集團董事長,統籌宏泰集團轄下各公司之經營事務,有卷附宏泰集團人員組織表可稽(見本院卷第415頁),兩造亦不爭執系爭分管協議第1條所稱之「董事長」為林堉璘(見本院卷第255頁)。參以被上訴人簽立系爭分管協議時,林堉璘為上訴人之法定代理人乙節,有上訴人公司基本資料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429頁);而系爭分管協議後附之土地清冊,包含系爭土地在內(見原審卷第233頁)。被上訴人簽立系爭分管協議時,將系爭安泰帳戶之印鑑章交由上訴人留存,並由上訴人於110年5月21日執該印鑑章自系爭安泰帳戶領取寶興公司匯付之第1期價金1億3953萬6396元乙節,為兩造所不爭執(見兩造不爭執事項㈡),亦有卷附系爭分管協議所附個人銀行印信移交清冊為憑(見原審卷第231頁)。綜上以觀,系爭分管協議第3條既載明系爭土地乃「總公司」寄名於被上訴人名下,而非記載「董事長」或「林堉璘」,應認系爭分管協議第3條所稱之「總公司」即為斯時林堉璘擔任法定代理人之上訴人。又被上訴人於上訴人製作之系爭分管協議簽名,且該協議所稱之「總公司」為上訴人,足見兩造就系爭土地成立借名登記契約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自無以上訴人於系爭分管協議簽名用印為必要,兩造已於105年11月16日就系爭土地成立借名登記關係,堪予認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58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42107
46#
 樓主| 發表於 2025-8-7 15:37:24 | 只看該作者
按解釋意思表示,應探求當事人之真意,不得拘泥於所用之辭句,民法第98條定有明文。是解釋當事人所立書據之真意,應以當時之事實及其他一切證據資料為其判斷之標準,不能拘泥字面或截取書據中一二語,任意推解致失真意。又解釋契約固屬事實審法院之職權,惟其解釋如違背法令或有悖於論理法則或經驗法則,自非不得以其解釋為不當,援為上訴第三審之理由。查系爭承諾書係屬真正,林金毅於109年10月24日因中風昏迷送醫,上訴人於翌日起至同年11月9日期間陸續自系爭三帳戶領取系爭款項,為原審認定之事實。而林金毅出具之系爭承諾書記載:「本人林金毅,自離婚後,生活拮据,為生存居無定所,多仰賴陳羽姍女士接濟,讓本人得以專心從事直銷業務,歷經多年共同努力,並獲得陳羽姍女士存入國泰世華、匯豐銀行、中國信託及郵局之金額作為財力證明後,乃得以順利擔任美商在台灣分公司的負責人;但本人任職的美商公司如果結束營業,或本人因故離開公司,本人願在此承諾,無條件授權陳羽姍女士可以將上述四個帳戶內之所有金額(含定存),依照先前本人給予之密碼,悉數逐筆取回。…為避免雙方口說無憑,或他方日後混淆不清,特開立此書面…」(見第一審卷二第97頁),觀諸該前後文義,似已表示林金毅出具系爭承諾書之原因及目的係因其受上訴人多年資助及曾存入金錢至其銀行帳戶,而得以擔任施樂恩公司負責人,為避免將來混淆不清,因而授權上訴人將來得取回所存入之款項。則系爭承諾書所載上訴人得取回其所存入款項條件之真意,是否僅侷限於林金毅與該美商公司終止委任契約,而不包括林金毅已因中風昏迷致無法繼續在該公司執行職務之情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58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42107
47#
 樓主| 發表於 2025-8-7 15:38:2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5-8-7 15:40 編輯

上訴人於事實審迭次抗辯所謂「因故」包括重病,於林金毅最後服務日即109年10月24日後,伊即得取回先前存入其銀行帳戶之款項等語(見第一審卷二第93頁,原審卷一第133頁、第156頁、第319頁),是否不足採取,非無研求之餘地。原審未探求林金毅簽立系爭承諾書當時之真意,逕認上訴人於109年11月16日施樂恩公司發出終止函前領取系爭款項,係故意侵害林金毅之財產權,構成侵權行為,而為上訴人不利之認定,不免速斷。
114/97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站長信箱| Archiver| 手機版| 小黑屋| 劉作時律師 0918713101

GMT+8, 2025-11-10 03:06 , Processed in 0.0245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